close

作者: abstsai (白非白) 看板: BudaXfile
標題: 【長恨迷蹤(二、利師仙山)】
時間: Mon Mar 21 08:26:31 2005

【長恨迷蹤(二、利師仙山)】

前回說到道士能以“精誠致魂魄”,而後“遂教方士慇懃覓”,通常
解詩時這裡只是輕輕帶過,很多人都以為“方士和道士”是同一人,
其實不是,唐代時期皇家道士是練氣之士,而方士則是使用術法的人,
當時的道士以陪育真氣、修心修身成為“真人”為主,真人者,大約
就是神仙之類的。

方士則是卜問神明吉凶、以練丹製藥讓人服用以便快速成仙的術家,
當時的道家非常反對這種不必修行就能成仙的說法,斥為妖言:
《資治》(稍註)
==============================
 唐紀 第238卷 唐紀五十四 (AD809–AD812)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上之下》 五年 p-7678

  八月,乙亥,(皇)上與宰相語及(服藥成)神仙,問:「果有
  之乎﹖」李藩(諫議官)對曰:「秦始皇、漢武帝(服藥)學仙
  之效,具載前史..(中略)陛下春秋鼎盛,方勵志太平,宜拒
  絕方士之說。苟道盛德充人安國理,何憂無堯、舜之壽乎!」
==============================
古今中化求不死藥的思想是一樣的,今天的科學家不也是在求不讓
細胞老化以長生不死的妙方嗎?

當時方士卜問神明的方法就是利用“扶鸞請乩”的方式為之,這是一
種道術,但是這種道術並不被正統道家所認可,在中國道教協會出版
的《道教大詞典》裡,對這種扶乩的方法很直率的評為:『..然乩假
術也,自古真人皆斥為方士之行..』(p.631)

那時的方士是乩沙(在沙上寫字)為主,要寫乩沙則必先召請神仙,
不請鬼魅魂魄(因為問不到吉凶啊),《三豐全書》再三告誡:『妄
用符咒,反教引鬼入室也』。

但現在是要找貴妃,是一種“召引鬼魂”的術法,方士平時是請神仙,
不會作這種法術,而這個道士有這種找到魂魄的“異能”,於是教導
方士去找,可是兩人合作找了半天就是找不到。

『忽聞海上有仙山』是聽誰說?白居易並沒有明確指出,可能當初請
白居易寫這首詩的人沒有交待,或者另有隱情不得而知。

“忽聞”是本來不知道的事突然聽說了,道士和方士都不知道的事現
在聽說了,所以叫忽聞。貴妃死後的下落誰能知?那自然得問菩薩才
會知。可是道士和方士又怎會去問菩薩呢?

合理的推測是當時佛教人士和道教人士也是有交流的,道士此法不通,
自然會有人提議何不問問佛法人士是否有管道可用。佛法裡當然也有
問神的方法,不但能問神還能問諸佛菩薩等這些道教所未接觸的境界。

玄宗在此之前就有佛教的良師相佐,那就是一行大師,而一行大師是
佛密宗師,要找佛教人士設法找到貴妃的魂魄,使用佛密自然是不二
法門。

玄宗對佛法並不陌生,本來當年要請一行大師入朝修天文曆算時有人
反對,可是因為一行大師年輕時就注解過道家經典漢代陽雄的《太玄
經》,而《太玄經》是以“玄”為中心思想,相當於《老子》的“道”
和《周易》的“易”的合集。玄宗以一行大師深懂道法而力排眾議重
用他。

一行大師入朝後皇上因而見到了佛密的不可思議,相傳有一次玄宗到
了一行大師的書房,問到佛和真人何者為上,一行大師答以“二者同
居淨地,真人遊於天地,佛者入於涅槃”,一行隨手打開一卷《太真
文》為了證明佛法能通道法的“太真”之境,一行大並以密法讓玄宗
見到了“太真之境”,看到真人所聚集的地方。皇上大驚問道“此是
何地?”一行回答:“佛家名此境為【利師】,即是仙山之意”。

現今《道藏》所收的太真文有一卷和三卷不同版本,收在【正一部】
裡面載有:『..撰人不詳,從內容文字看,當系南北朝道士所作。篇首
載《太真文九條科》,勸人尊師愛道、尊經貴法、戒酒、戒淫、戒惡
語傷人、戒傷人命、戒貪愛寶貨、戒欺詐虛偽、戒侮慢神靈。科文之
後,又列舉=十二天帝君之真諱和符籙,以及十八.位元天帝之圖像、
名號和符籙。全篇要旨在勸人守持戒律,思神念真。』

同學們,九條科和五戒十善幾無差別,一行大師深懂佛法三種教法,
他知道道教是皇家傳統,不可能要皇帝改奉佛教,因此他不強行說教,
以行動勸玄宗應守五戒十善即可,玄宗因而大興道家修行之法,道教
在玄宗時達於高峰。

對玄宗而言,一行大師是這麼個良師益友,難怪一行大師吐血而死後
玄宗時常懷念他。野史傳說一行的死實為詐死,他是為了脫離皇宮那
些紛擾的環境,他秘密回到了長安【華嚴寺】,那是當初他和金剛智
一同前往請出《大日經》梵文本並請金剛智譯經的寺。此寺即是後來
杜順和尚創【華嚴宗】之寺。

據說用佛法找貴妃是玄宗指定的,貴妃死後,玄宗回到長安,意志消
沉,傳位給太子,不問朝事,長恨歌前頭寫道“西宮南內多秋草,落
葉滿階紅不掃。梨園弟子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貴妃魂魄不見,道士又遍尋不著,過了幾日他在宮內思念時想到初次
以貴妃著道士服進宮的情形,突然想到貴妃的道名是“太真”,又猛
然悟到一行大師之前對他所示的“太真之境”或有所指,於是乃有後
來“忽聞”之事。

前回說到菩薩將貴妃暫置仙山,真的有仙山嗎?我們來看看:
《出曜經》(T04n0202)
<<<<<<<<<<<<<<<<<<<<<<<<<<<<<<
  p0386c02(00)║爾時世尊。便告祇陀。過去久遠。
  p0386c03(00)║無量無數。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此閻浮提。
  p0386c04(00)║有一大國。名波羅奈。國有一山。
  p0386c05(02)║名曰利師(晉言仙山)。古昔諸佛。多住其中。若無佛時。
︿︿︿︿︿︿︿︿︿︿︿︿︿︿︿
  p0386c06(00)║有辟支佛。依其住止。假使復無辟支佛時。
  p0386c07(00)║有諸五通學仙之徒。復依止住。終無空廢。
︿︿︿︿︿︿︿︿︿︿︿︿︿︿︿
  p0386c08(00)║爾時山中有辟支佛二千餘人。恒止其中....。
>>>>>>>>>>>>>>>>>>>>>>>>>>>>>>

世尊對“仙山”的定義是“各佛”和“五通學仙之徒”所暫住的地方,
(有點像飯店?)找查《道教大詞典》有仙人、仙丹、仙才、仙石等
詞但並沒有仙山一詞,甚至連仙女都沒有。原來仙山、仙女俱是佛經
用語。

同學們,“學仙之徒”和學佛無關,但是仍可以住在仙山,同時仙山
人數不少,世尊說那時“有辟支佛二千餘人。恒止其中。”簡直成了
渡假聖地矣。也解釋了後面接著的幾句:

【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
差是。】

“樓閣玲瓏五雲起”形容仙山的莊嚴祥瑞,對阿彌陀佛國有印象的同
學們應該記得那些莊嚴淨土的景象,仙山是諸佛也會到的地方,自然
景象不凡,而仙山是修行者聚集之處,修行者有男有女,“綽約多仙
子”說明了住在仙山的也有不少美人(綽約仙子)呢。

其中有一個人叫“太真”,諸位看倌,太真正是貴妃當女道士時的道
號,而道士正是“學仙之人”。所以事出必有因,菩薩度眾必定會用
種種方便來度眾,而地藏菩薩更是有大智慧,他會替人找到一點點善
根來加以運用(地藏經:『..於佛法中所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
或毫髮許。我漸度脫使獲大利』)。

我們常常對著菩薩求救,但也常常沒有改善惡況,為何?因為菩薩找
不到我們身上任何可以運用的善根,他要如何助我們?難道要菩薩憑
空變出來我們所要的嗎?那就斷滅因果了,因此佛經裡世尊再再講到
要行六度以累積資糧和小心守護身、語、意業的重要。

地藏菩薩將貴妃以修仙之徒的名義暫置於仙山,因為她於佛法有一點
點的善行。什麼善事?臨命終時一佛名一菩薩名歷耳根。

玄宗指出了仙山的線索,可是要如何去?找誰去?而且又是如何打探
到其中有人叫太真的呢?咱們休息一會兒。
--
~~~~~~~~~~~~~~~~
佛法一,一法佛,一法佛法法一佛。
真如一,一真如,一真如真真一如。
~~~~~~~~~~~~嬰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釋心齋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