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 abstsai (白非白) 看板: BudaXfile
標題: 【長恨迷蹤(六、此恨綿綿)】
時間: Mon Mar 28 05:14:52 2005

【長恨迷蹤(六、此恨綿綿)】

原來“天上人間會相見”是有典故的,這是道家成仙的故事,漢代的
大作家【劉向】寫的書《列仙傳》記載:『王子喬,周靈王太子晉也,
好吹笙,作鳳鳴。遊伊、洛間,道士浮丘公接上嵩山,三十餘年。後
來於山上告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頭。」果乘
白鶴駐山巔,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而去。』

王先生上山被道士拉去作仙了,三十年後請人轉告他家的人於七月七
日到山頭相見,這是為了什麼?只是“舉手謝時人而去”,意思是當
年來不及和家人道別,三十年才後現身和家人見面道別,同學們也許
會問“那為何要三十年後”,因為他不是一去就成仙,而是修了三十
年才有能力有自用的交通工具-白鶴。

劉向寫的書除了有《新序、說苑、列女傳》等書之外、還有一部重要
的道家著作《洪範五行》。七月七日天上人間會相見,這是只有道家
才知道的事,唐代道家仙術大興,王子喬的事還有人提到:
--------------------------
《王子喬‧宋之問》
王子喬,愛神仙。七月七日上賓天,白虎搖瑟鳳吹笙。
乘騎雲氣吸日精,吸日精。長不歸,遺廟今在而人非。
空望山頭草,草露溼君衣。
--------------------------

七月七日因而成了仙人和人間互訪的日子,全唐詩記載有人在七月七
日守在道觀中,遇見了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呂洞賓還留了一首詩下來:
--------------------------
《七夕‧呂巖》
(宋元豐中,呂惠卿守單州天慶觀。七月七日,有異人過,書詩于紙。)
四海孤遊一野人,兩壺霜雪足精神。
坎離二物君收得,龍虎丹行運水銀。
野人本是天台客,石橋南畔有舊宅。
父子生來有兩口,多好歌笙不好拍。
----------------------

呂巖就是呂洞賓的名字,“天台”是他的字,“兩口”呂也。關於七
月七日南北朝時期還有一則故事:
------------------------------
《續齊諧記》曰:『桂陽‧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間。忽謂其弟曰:
「七月七日,織女渡河,諸仙悉還宮。吾向已被召,不得暫停,與爾
別矣。」弟問曰:「織女何事渡河?去當何還?」答曰:「織暫詣牽
牛。吾復三年當還。」明日失武丁。人至今云織女嫁牽牛也。【崔寔】
《四民月令》曰:「或云見天漢中奕奕有正白氣,光耀五色,以此為
徵應。」』
------------------------------

“暫詣”是短暫相會,這本是天象的事,織女、牽牛是星名,當時織
女星的位置在七月七日夜會有一個星往牽牛星跑,而後又回來(幽浮
現象?)。成武丁說那是“諸仙返宮”的日子,後來的人就傳為“織
女嫁牽牛”,再演演變成了後來織女牛郎的一年一會,再演變成現在
商人大賣巧克力的節日。

原來貴妃寄詞的七月七日不是指情人一年一度的相會,而是指的天上
仙人和人間相會的日子。貴妃當過道士,玄宗也好仙道,他們知道這
一天的特別意義。

那麼七月七日的“長生殿”又是怎麼回事?《資治通鑑》記載:
------------------------------
《唐紀二十三(AD700–AD705)《則天順聖皇后下》 四年 p-6574
太后寢疾,居長生院。(長生院,即長生殿)。
------------------------------

在則天太后當政時期,她的寢宮叫長生殿,後人以為白居易筆下長恨
詩的長生殿也是貴妃的寢宮,其實不是,長生殿是則天太后專用的詞,
武則天死後皇室再無人敢用這名詞當作寢宮名,反而把放神主牌位的
祖祠之處或者供神的地方叫長生殿。例如:
-------------------
《宿昭應‧顧況》
武帝祈靈太乙壇,新豐樹色繞千官。
豈知今夜【長生殿】,獨閉山門月影寒。
-------------------

“太乙”是道教的神名。到此我們終於明白,七月七日長生殿是貴妃
要和皇上相見的日期和地點,時間在夜半無人時。七月七日貴妃如何
和皇上相會?居易先生沒有提到,我們推測貴妃不是仙,要像仙人主
動現身不太可能,唯一的方法就是請人士召來貴妃魂神,而道士、方
士皆不得其法,唯一的可能就是佛法了,那麼佛法有法子嗎?有的:
<<<<<<<<<<<<<<<<<<<<<<<<<<<<<<
(T21n1239)
 p0187b14║《阿吒薄俱元帥大將上佛陀羅尼經》修行儀軌
  p0187b18║    唐大善無畏內道場祕譯
  ....
  p0194b18║若欲求神現者。
  p0194b19║七月七日、三月三日。將一切草木華陰乾。
  p0194b20║穀華稻華酥酪蜜燒之。一切天神八部鬼神皆歡喜現身。

又:
《阿吒婆呴鬼神大將上佛陀羅尼經》
T21n1238_p0181b24(00)║若欲求神見者。七月七日三月三日。
T21n1238_p0181b25(02)║收一切草木花稻穀花蘇蜜酪燒之。
T21n1238_p0181b26(05)║一切天神八部見。皆歡喜現身
>>>>>>>>>>>>>>>>>>>>>>>>>>>>>>

我們都知道一行大師和善無畏是亦師亦徒,密教經典許多都是由一行
大師請善無畏譯的,由於一行得皇上重用,這部經相傳是一行大師請
譯的,更由於這是一部召請鬼神的法門,皇上因而詔入“大內道場”
秘譯不使外流,本卷標題“唐大善無畏內道場祕譯”據信應是“唐善
無畏大內道場祕譯”才是。

細究本經,讀過《藥師經》的同學們就會發現這位大將和藥叉大將的
願很相似。當然這經詳細的召請方法不見傳出,但是我們至少知道七
月七日是一個對召請神鬼有著強力作用的日子。

一行大師很清楚各種召請鬼神的方法,他寫的《文殊師利宿曜經儀軌》
就提到許多個方法,其中有一個土曜日成就是在每月七日:
<<<<<<<<<<<<<<<<<<<<<<<<<<<<<<
(T21n1304)
p0422b08║宿曜儀軌一卷
p0422b10║    一行撰
p0423c03║若作木曜成就法者。月十六日最為相應。
p0423c04║若作火曜成就法者。即彼直日最為相應。
p0423c05║若作土曜成就法者。每月七日最為相應。
p0423c06║若作金曜成就法者。隨所見方平旦最為相應。
p0423c07║若作水曜成就法者依水曜直日而作成就。
>>>>>>>>>>>>>>>>>>>>>>>>>>>>>>

土曜要配合其它二十八宿的值星諸神而作法,佛法既然有這個召請的
法門,照常理而推皇上自然會請來佛密人士行法。另外另有一件事令
玄宗不得不請佛密行者來作法的原因在書上有著線索:
------------------------------
《和李校書樂府‧元稹》
(略)
翠華南幸萬里橋,玄宗始悟坤維轉。
寄言旋目與旋心,有國有家當共譴。
(緯書曰。僧一行嘗奏明皇曰,陛下行幸萬里。聖祚無疆,故天寶中。
歲幸洛陽,冀充盈數。及上幸蜀,至萬里橋。乃歎謂左右曰,一行之
奏其是乎)。
-------------------------------

原來一行早就預言了玄宗將要敗壞的事,元稹就是元微之,他是白居易
的好朋友,兩人時常倡和,《全唐詩》曰:『稹自少與白居易倡和,當
時言詩者稱元白,號為元和體。其集與居易同名長慶。』

元微之的詩是說“皇上逃到四川成都時經過【萬里橋】,才悟到一行大
師早在二、三十年前就已經告訴過皇上了”,因而句詩:「翠華南幸萬
里橋,玄宗始悟坤維轉」。

這件事也見於《高僧傳》:『有一天,皇上詢問一行大師“唐朝國家能
有多少年,是否有災難”,一行回答“皇上將會有萬里之行,國家最後
終吉”。皇上驚訝而問,一行不答。後來皇上清場,私下相談時,一行
大師呈給皇上一個金色盒子,說“等皇上到了萬里時再打開”,皇上當
然等不到那一天早就開了,一看是中藥材“當歸”(應當回家啦)。皇
上不知其意,直到二十多年後,安祿山之亂經過萬里橋,才忽然了解到
一行大師的意思。』原書寫著:
-------------------------------
《高僧傳》
p0996a21║帝嘗問國祚幾何有留難否。行曰。鑾輿有萬里之行。
    社稷終吉。
p0996a22║帝驚問其故不答。退以小金合進之曰。至萬里即開。
p0996a23║帝一日發合視之。蓋當歸少許。
p0996a24║及祿山亂駕幸成都。至萬里橋忽悟。未幾果歸。
p0996a25║昭宗初封吉王。唐至昭宗而滅。故終吉。
-------------------------------

“終吉”者,“終於吉王”也,咦?怎麼和“准提者,不准再提也”很
像?閒話少表,話說白居易和元微之是好友,元微之能把此事入詩,居
易先生當然也知道一行大師的事蹟,據說皇上回朝後自然是對能預測未
來的一行大師更加懷念,後來找不到貴妃魂魄時,皇上想到一行大師能
預測此事,定然會有其它暗槓,於是大內找出一行大師所撰的能召請一
切神鬼的儀軌行法,這才有特使仙山一行。

白居易寫這件事的綠由《全唐詩》記著:『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
樂天自校書郎尉於盩厔,鴻與瑯邪王質夫家於是邑。暇日相攜遊仙遊寺,
話及此事,相與感歎。質夫舉酒於樂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
才潤色之,則與時消沒,不聞於世。樂天深於詩,多於情者也。試為歌
之,如何?樂天因(而)為(之寫)長恨歌。』

王質夫是住在仙遊山的學佛者,和白居易同遊仙遊寺,因知此段秘辛故
請白居易寫歌,他們也因而成了好朋友,回到朝中後的白居易不時也會
懷念王居士:
----------------
《翰林院中感秋懷王質夫‧白居易》
何處感時節,新蟬禁中聞。
宮槐有秋意,風夕花紛紛。
寄跡鴛鷺行,歸心鷗鶴群。
唯有王居士,知予憶白雲。
何日仙遊寺,潭前秋見君。
----------------

十多年後王居士去世,白居易還寫了一首很有玄機的詩:
------------------------
《哭王質夫‧白居易》
仙遊寺前別,別來十年餘。生別猶怏怏,死別復何如。
客從梓潼來,道君死不虛。驚疑心未信,欲哭復踟躕。
踟躕寢門側,聲發涕亦俱。衣上今日淚,篋中前月書。
憐君古人風,重有君子儒。篇詠陶謝輩,風流嵇阮徒。
出身既蹇屯,生世仍須臾。誠知天至高,安得不一呼。
江南有毒蟒,江北有妖狐。皆享千年壽,多於王質夫。
不知彼何德,不識此何辜。
-------------------------

詩中這句“江南有毒蟒,江北有妖狐。皆享千年壽,多於王質夫。”
感嘆王居士的壽命不到一千年,同學們,居易先生用“千年”來比較
王居士的壽命,這是不是有點絃外之音、耐人尋味?:D

推測佛法有仙山之行,應是王居士所知,而白居易當時的詩名是第一
把交椅,請白居易來寫自然是最合適的人,然而當時道士當道,此事
佛法被密而不宣,道士、方士也就不了了之,白居易雖是深懂佛道二
家的人,但白居易身在朝中,也不能明白寫出佛法緣由,只得借道佛
故典輕輕點出其中曲折。

七月七日皇上和貴妃會面了嗎?有。但並不是天上人間會相見,因為
皇上在四月就去世了,他們終是應驗了貴妃那句“七月七日長生殿”
兩個人是在神主牌位上會了面。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恨的是連最後道別的機會也
沒,玄宗終是心願未了,含恨九泉,貴妃只得投胎轉世,不知所蹤,
《長恨傳》記曰:『貴妃因自悲曰:「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復墮
下界。」嗚呼,五道輪迴,再也不復相見,居易和世人不得不同聲感
嘆“此恨綿綿無絕期”一掬同情之淚。
--
(全文終)

~~~~~~~~~~~~~~~~
佛法一,一法佛,一法佛法法一佛。
真如一,一真如,一真如真真一如。
~~~~~~~~~~~~嬰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釋心齋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