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 abstsai (白非白) 看板: BudaXfile
標題: 【長恨迷蹤(五、蓬萊密碼)】
時間: Sun Mar 27 21:15:38 2005

【長恨迷蹤(五、蓬萊密碼)】

貴妃下了堂來,美貌依舊:【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只是【玉容寂寞淚闌干】﹐反如【梨花一枝春帶雨】般令人憐惜。

特使道明來意,貴妃【含情凝睇謝君王】﹐兩眼望著遠方(凝睇)回
想當年情景,只是時隔人間三年(書上記著“三載一意,其念不衰。
求之魂夢,杳不能得。”)【一別音容兩渺茫】連聲音和容貌都快要
忘了(渺茫:遼遠而不易見)。

或許同學會問,貴妃不是很愛君王嗎,怎會連音容都快忘了呢?這其
實和愛不愛無關,因為人死成中陰四十九日後轉生他道,就忘了生前
的事了,就是老祖宗所說的“喝了孟婆湯”也。貴妃若不是轉“住”
仙山也早就該忘了。

貴妃感嘆昔日的恩愛不再:【昭陽殿裡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這裡是另一個常被人誤會的地方,以為仙山叫作蓬萊,此乃又一大謬,
咦?相信同學們也照例會問“謬從何來”。

咱們先由說文解字入手,找查詞典:”蓬,植物名、姓氏、形容散亂
的樣子。如:蓬頭垢面。《文選˙揚雄˙長楊賦》:頭蓬不暇梳,飢
不及餐。』

原來此字有三解,何者為是?一者貴妃不在宮中種草,要種也該種些
美美的草像海芋或最近流行的薰衣草之類的才是,二來她娘家姓楊也
不姓蓬,所以宮名就應是形容詞才是。

再看,“萊:雜草﹑穢草。《詩經˙小雅˙十月之交》:徹我牆屋,
田卒汙萊。【孔穎達˙《正義》】:萊者,草穢之名。”

仙山是諸佛、辟支佛和仙人會到的地方,是一個清淨之土怎會是亂草
雜穢之山呢?原來這宮名是指貴妃所在的房子叫“蓬萊宮”,而不是
仙山的名。

若依修行者的角度來看,這是因貴妃不是修真之人,不是清淨體,和
仙山裡其他的仙人比較來她當然是“散亂草穢”的人,而她在此也沒
修行,只因為她生前臨命終前的微少善根而享受這一點點福報,因而
能有一個“宮”可居。

所以各家雜誌所記的“海山、海上山、蓬萊山”等種種山都不是此山。
白居易是道佛二家法門都很熟悉的人,“山”和“宮”斷無混淆之理,
如果仙山是此名,則應用“【蓬萊山】中日月長”才是,更且他是日
常有禪修的人,豈會不知“清淨地“和“蓬萊宮”在意義上的差別?

怎知白先生日常有禪坐呢?我們看:
-----------------
  《白居易全集【卷七】‧睡起晏坐》
  后亭晝眠足,起坐春景暮。
  新覺眼猶昏,無思心正住。
  淡寂歸一性,虛閑遺萬慮。
  了然此時心,無物可譬喻。
  本是無有鄉,亦名不用處。
  行禪與坐忘,同歸無異路。
-----------------

這是白先生某日午睡起來作課的心得,上句“晏坐”一詞相信同學們
都很清楚,那是《阿含藏》諸經常常出現的佛法名詞,也就是“禪坐”。
白先生禪坐是否有心得?我們可以由這二句大約了解:【淡寂歸一性,
虛閑遺萬慮。了然此時心,無物可譬喻】,有行禪心得的同學們或許
會記得,出色界時感覺的確就是那種“了然於心而無物可譬”的心境。

我們推測這是白先生第一次出了色界的心得,否則不會特別寫詩記下
它,而他的心境也無喜無憂,只用了很平常的“睡起晏坐”作標題,
對照一下東坡先生“八風吹不動”的欣喜若狂,白先生洋洋如平常的
佛法三昧真是深厚無比,足為後生小子們的鏡師。

末了他為這個心得作了一個比較,評曰:『本是無有鄉,亦名不用處。
行禪與坐忘,同歸無異路。』,道家把無色處叫“無形”,也叫“無
有鄉”,《列子‧天瑞》:『夫有形者,生於無形。』也就是學道者
首先會學到的“無極生太極”的無極。

而“不用處”更是行者修禪的境地,例如《長阿含經》:(T01n0001)
<<<<<<<<<<<<<<<<<<<<<<<<<<<<<<
 p0050c25║復有四法。謂四無色定。於是。比丘越一切色想。
 p0050c26║先盡瞋恚想。不念異想。思惟無量空處。
 p0050c27║捨空處已入識處。捨識處已入【不用處】。
 p0050c28║捨不用處已入有想無想處。
>>>>>>>>>>>>>>>>>>>>>>>>>>>>>>

由上可知居易先生已捨“識處”入了無色定界第三定的“不用處”定。
而“入定”的方法佛家叫“行禪”,道家叫“坐忘”,他體認到兩者
在這方面的境地原來是同樣的。因而說“同歸無異路”。我們也由此
可知居易先生是佛道二法的行家,是一個有超越形色經驗的行者,也
才明白他用詞的精確,不可能把“山”和“宮”相混。

同學們應該還記得,世尊說過四禪之內是各外教也能到達的境地,有
些行者到了四禪非想非非想處就以為到涅槃了,因而我慢心起,反而
落入了魔道。像提婆達多就是一例。

不提禪法,我們看貴妃宮室的發展,她【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
見塵霧。】為何仙人看不見人間?因為她不是真仙,沒有那個能力。

特使表明來意“皇上很想念貴妃”想要知道貴妃的消息,當然也表明
了皇上三年來連作夢也夢不到貴妃的無奈,美人為了表示她的深情就
請特使替她將一些信物帶回給皇上:【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
將去。】

“鈿”是鑲珠寶的金飾,有人將“鈿合”說是“珠寶盒”其實不是,
合是合在一起,將鈿和金釵二件寄托給特使帶回給皇上,“盒”才是
裝東西的,白居易會不會把“盒”用“合”字代用呢?我們看:
-------------------
《眼病二首‧白居易》
眼藏損傷來已久,病根牢固去應難。
醫師盡勸先停酒,道侶多教早罷官。
案上謾鋪龍樹論,【盒】中虛撚決明丸。
人間方藥應無益,爭得金篦試刮看。

《百鏈鏡‧白居易》
百鏈鏡,熔范非常規,日辰處所靈且祗。
江心波上舟中鑄,五月五日日午時。
瓊粉金膏磨瑩已,化為一片秋潭水。
鏡成將獻蓬萊宮,【鈿函】珠匣鎖九重。
人間臣妾不合照,背有九五飛天龍。
-------------------

原來裝金鈿首飾的叫“鈿函珠匣”,裝藥丸普通的東西叫“盒”,但
無論如何不會把“合”當“盒”用。把“合”當作“盒”來解釋可能
是因為接著的兩句不容易解讀: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合一扇”有人解成了“把鈿盒折開留一半”。非也,這句是說把金
釵折一半留著和扇子一起當紀念,另一半才和金鈿交給特使帶回去。
金釵有幾股?二股。當真?然也:
-------------------
《全唐詩,懊惱曲‧溫庭筠》
(前略)
西江小吏朱斑輪,柳縷吐芽香玉春。
【兩股金釵】已相許,不令獨作空城塵。
悠悠楚水流如馬,恨紫愁紅滿平野。
野土千年怨不平,至今燒作鴛鴦瓦。
-------------------

金釵也常被掰開:
-------------------
《全唐詩‧相思曲‧戴叔倫》
(略)
魚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間別離苦。
恨滿牙床翡翠衾,【怨折金釵】鳳皇股。
-------------------

那麼扇子又是怎麼回事?原來唐人隨身有扇,有些是摺扇,有些是圓
形的“團扇”,扇面上可以題字寫詩,文人相贈、愛人情詩全都可寫
在上頭,因此是個人最親密的紀念物,如這首:
-------------------------
《長門怨‧徐賢妃》
舊愛柏梁臺,新寵昭陽殿。守分辭芳輦,【含情泣團扇】。
一朝歌舞榮,夙昔詩書賤。頹恩誠已矣,覆水難重薦。
-------------------------

這是貴妃得寵,徐賢妃寫自己的失意,看著團扇上以前的情詩而落淚。
另外如;
-------------------------
《賜宮人慶奴‧後主煜》
(墨莊漫錄云:煜嘗書黃羅扇上,至今藏在貴人家。) 
風情漸老見春羞,到處消魂感舊遊。
多謝長條似相識,強垂煙態拂人頭。
-------------------------

這詩是李後主題在羅扇上的。由上推測長恨歌這二句是寫貴妃要留下
一股金釵和扇子作為紀念品的心情,而不是“把盒子拆成二【扇】”,
扇子是皇上給的情物,金釵也是:“上甚悅,進見之日,奏霓裳羽衣
曲以導之;定情之夕,授金釵鈿合以固之。”既然金釵和扇子都是定
情物自然會留下作紀念。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金是軟的並不是堅硬的東西,
金鈿堅不是說東西本身有多堅固,而是指漢代王昭君的故事,指她心
在漢皇情的堅定,唐代有詩:
-------------------------
《王昭君‧駱賓王》
斂容辭豹尾,緘怨度龍鱗。【金鈿明漢月】,玉箸染胡塵。
妝鏡菱花暗,愁眉柳葉嚬。惟有清笳曲,時聞芳樹春。
-------------------------

駱賓王是武則天時代的人,寫了一篇文章把武則天罵得一無是處,他
的名句:『試觀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則天太后看到了不生
氣反而讚他文才好。(書曰:“太后見檄,問曰:「誰所為﹖」或對
曰:「駱賓王。」太后曰:「宰相之過也。人有如此才,而使之流落
不偶乎!」)

昭君思漢的故事古來有許多人為詩作頌;
--------------------------
《樂府》【明君詞】樑﹒簡文帝
玉艷光瑤質,【金鈿】婉黛紅。一去蒲萄觀,長別披香宮。
秋檐照漢月,愁帳入胡風。妙工偏見詆,無由情恨通。
--------------------------

用金鈿表示情意堅,而不是物品的堅固。這裡貴妃是說“只要皇上心
意堅,那麼雖然一個在天上,一個在人間也是能相見的。”,咦?不
對吧?這句不是說“無論來生生在天上或生在人間也會相見嗎?”

非也,非也,同學們讀過的解法是立正解法,我這是臥倒解法,試問
兩人來生能相認嗎?這要兩個人同時於死後的來生還保有前世的記憶
時,才可能“相見”,又除非兩人下輩子都是練家子,又同時修得了
“宿命通”否則是不可能的事。

一般會解為“安慰”的意思大都是因為接下來的句子:【臨別慇懃重
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
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上句通常解為特使要走了,說“光拿金鈿不足為信,要有其它證明是
貴妃的身份才行”,於是貴妃就說“有一年的七月七日我和皇上在長
生殿發誓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你說這件事皇上就會相
信了。”

這裡有不合理之處,因為這句誓言太不合唐人的習慣了,七夕在唐人
是宴會之日,每年七夕不但皇家有宴會,一般人家也有各種活動,七
夕傳說是織女會牛郎的日子,但是唐人看七夕並不是情人之間山盟海
誓的日子,而是感傷的日子:(摘句)
------------------------
《七夕宴懸圃‧高宗皇帝》
霓裳轉雲路,鳳駕儼天潢。虧星凋夜靨,殘月落朝璜。
促歡今夕促,長離別後長。輕梭聊駐織,【掩淚獨悲傷】。

《七夕‧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如,【天上人間不相見。】

《七夕賦詠成篇‧陸敬》
婉孌夜分能幾許,靚妝冶服為誰新。
【片時歡娛自有極,已復長望隔年人。】

《七夕賦詠成篇‧沈叔安》
彩鳳齊駕初成輦,雕鵲填河已作梁。
【雖喜得同今夜枕,還愁重空明日床。】

《七夕賦詠成篇‧何仲宣》
歷歷珠星疑拖珮,冉冉雲衣似曳羅。
【通宵道意終無盡,向曉離愁已復多。】

《奉和七夕宴懸圃應制‧許敬宗》
牛閨臨淺漢,鸞駟涉秋河。兩懷縈別緒,一宿慶停梭。
星模鉛裏靨,月寫黛中蛾。【奈許今宵度,長嬰離恨多。】

《七夕賦詠成篇‧許敬宗》
情催巧笑開星靨,不惜呈露解雲衣。
【所歎卻隨更漏盡,掩泣還弄昨宵機。】

《七夕‧張文恭》
【歡餘夕漏盡,怨結曉驂歸。】
誰念分河漢,還憶兩心違。

《他鄉七夕‧孟浩然》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羇愁。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誰忍窺河漢,迢迢問斗牛。】

《七夕‧韋應物》
人世拘形跡,別去間山川。豈意靈仙偶,相望亦彌年。
夕衣清露濕,晨駕秋風前。【臨歡定不住,當為何所牽。】

《牽牛織女‧杜甫》
牽牛出河西,織女處其東。【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
神仙意難候,此事終蒙朧。颯然精靈合,何必秋遂通。

《七夕詩‧盧綸》
祥光若可求,閨女夜登樓。月露浩方下,河雲凝不流。
鉛華潛警曙,機杼暗傳秋。【迥想斂餘眷,人天俱是愁。】
-------------------------

原來唐人的七夕名“七巧”或“乞巧”,是給少女祈求姻緣和未生育
的婦女祈求小孩的日子,故有詩曰:
-------------
《牽牛織女‧杜甫》
亭亭新妝立,龍駕具曾空。
世人亦為爾,祈請走兒童。
-------------

我們看唐詩裡詠七夕的詩太多了,但是看來看去這些詩人們只有一個
心情,那就是:『人天俱是愁』。在這愁苦日子裡,找不到和兩個情
人之間“在天願為比翼鳥”有關的心情詩句出來。

就連居易先生的全集裡也找不到和“七夕、兩情”有關的詩作,如果
七月七日是情人之日,白先生全部的詩作裡豈會隻字未提?

我們相信皇上和貴妃一定有誓言“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的,可是“天上人間不相見”(見上面《七夕‧崔顥》句),貴妃怎
會說成“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慇懃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離別再寫一首詩請特使帶回去給皇上,“寄詞”是無題的詩,並不是
“帶一句話”,例如:
-----------------
《寄詞‧薛濤》
菌閣芝樓杳靄中,霞開深見玉皇宮。
紫陽天上神仙客,稱在人間立世功。
-----------------

貴妃詞中寫了一些事,其中有兩人才知道的秘密之事,“有誓”不一
定只指情愛事,有時也指“不能說出去”的事,那就是秘密不為外人
知道的事,但是現在要託特使寄詞,就得用一個外人看不出什麼事的
事,這事是外人不知的事。

當然寄詞寫了些什麼我們不清楚,不過由此詩和《長恨傳》交叉來看,
我們推測出貴妃至少說了二件事,一件就是:【七月七日長生殿﹐夜
半無人私語時。】意思就是“等七月七日在長生殿﹐夜半無人的時候
就是我們會面時候”,這句呼應“天上人間【會】相見”這句。一個
兩人會面的約定。

第二件就是預言了皇上不久於人世。《長恨傳》寫道:『(貴妃)因
言「太上皇亦不久人間,幸唯自安,無自苦耳。」使者還,奏太上皇。
皇心震悼,日日不豫。其年夏四月,南宮晏駕。』貴妃說希望皇上自
己要照顧好,不要再苦了。晏駕就是去世了。

《長恨傳》作者【陳鴻】先生把七月七日當作情誓略去不寫,但是居
易先生明白這一句不合唐人習俗的話不是情話,而是兩人之間要見面
的暗語密碼。

咦?那是什麼密碼?諸位看倌,且待下回完結篇。
--
~~~~~~~~~~~~~~~~
佛法一,一法佛,一法佛法法一佛。
真如一,一真如,一真如真真一如。
~~~~~~~~~~~~嬰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釋心齋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