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bstsai (白非白)
標題: 觀色無常-5
時間: 2008年11月 7日 23:51:17 星期五

[觀色無常-5]

如何開始安般法?很簡單,好好的坐下來,然後開始把心思專注在呼吸上就好啦,
咦,這樣而已嗎?然也。不過知易行難,這麼簡單的方法卻也不太容易,通常學佛
者初學安般法時最大的困境是“思想紛亂”,坐下後東想西想無法收心,根本無法觀
呼吸有什麼色受想行識的變化,這個時候就需要1234,2234法門,也就是我們之
前不去談它的“數息”法,這裡的數息法就是真正的去數一數呼吸的次數。

當同學們發覺心念無法穩定的專注在呼吸上時,你就必需用數息的方式強迫把心念
定在呼吸上,直到你不必數也能專心後,就可以真正去觀呼吸的色受想行識的變化
了,所以數息應該算是安般法的“收心操”,是前置作業。

數息的方法通用的數法是先吸後吐,一次吸進空氣直到無法再吸時為一,然後吐出
空氣直到無法再吐時為二,接著三,再來四,直到十。也就每五次來回的呼吸為一
個循環,這是【鳩摩羅什】大師所教的方法。有人問他為何要那樣數,大師的回答
是“無常觀易得故。亦斷諸思覺故。得一心故。身心生滅無常相似相續難見。入息
出息生滅無常易知易見故。”(大正藏15冊614經)

數字一二三四正是無常的代表,因為它由一變二,由二變三,這是很具體的把一個
虛無的抽象觀念(無常)量化的作法,可說是相當科學的法門。當我們數著數字時,
除了知道無常之外,也可以“斷思覺”,思覺就是心念思想所想到的事物,數息可以
打斷我們不停亂想的思緒,使我們能“守心”在單一的事物就是數字一到十,由於安
般法要求要能專心,對於思緒混亂的我們來說,數息的收心操相當有用。

“思覺”在修行的禪法相當重要,《雜阿含》記載有一次【般闍羅揵】天子來探訪
世尊,而說偈言“憒亂之處所,黠慧者能覺,禪思覺所覺,牟尼思惟力”,世尊回答
他“了知憒亂法,正覺得涅槃,若得正繫念,一心善正受”,世尊說的一心也就是專
心,它不是無心,而是專心在單一事物之上,“禪(是)思覺所覺”,禪的境界是由
思覺所覺的,世尊說一心善正受的正受就是禪的異名,我們讀經時常見世尊要大家
以“一法”修行,這一法不是唯一的法,而是專心於單一事物的法,能覺一法就能了
知實相,不過世尊也提醒我們,只有連一法也斷了時,我們才得涅槃。

入門者當然無法立即涅槃,所以我們要由想辦法專心開始,先把紛亂的思覺切斷,
只餘單一的數字思覺,但是數字無法使我們行禪,因為禪法所思不是數字,而是色
受想行識諸覺,思覺是諸覺的總和,我們坐下時的思覺是色受想行識五陰的覺想交
雜著出現,用數字是純化思覺的方法,由於它能阻斷我們交雜的思緒,因而說它可
以斷思覺(嚴格的來說是“純化思覺”)。

大師用淘金作比喻:“復次心繫在數。斷諸思諸覺。思覺者。欲思覺。恚思覺。惱
思覺。親里思覺。國土思覺。不死思覺。欲求淨心入正道者。先當除卻三種麤思覺。
次除三種細思覺。除六覺已。當得一切清淨法。譬如採金人先除麤石砂。然後除細
石砂。次第得細金砂(大正藏15冊614經)”。

當然數息收心的方法不是唯一可使人專心的方法,其它像不淨觀、念佛、或四等心
觀(慈悲喜捨)都能使人專心,不過,以完全初學(對於佛法完全不了解時)的入
門法來說,數息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因此這個方法也是可用於普羅大眾的好方法,
對於接引入佛門的教學來說是快速有效。

數息入門每日練習十分鐘,若能每次數到三十分鐘不中斷也沒亂掉的話,那大約就
具有可以專心的“功力”了,如同學們覺得數息不好玩,要數羊、數牛或數包子也可
以,只要能收心專心都 可以。只是老老老師兄們的經驗告訴我們,數息最簡單,因
為你數羊本來是白羊,數著數著突然蹦出一隻黑羊,那你就破功,又得重新數過啦。

不管學者是用數息或其它什麼觀法,都要學會了能自由專心之後,才可以進行安般
法,也才能夠開始把注意力由數字或其它的事物轉到呼吸之上。這個“轉”的過程就
是我們曾和同學們討論過的好像一個“觀景窗”的切換。每一個觀景窗就是一個“專
心”一念的標的。觀呼吸的變化是一個開始的窗,那麼可能在過一陣子後,窗口會
變成另一個景象,換窗口是一定有的過程,差別在於“混亂的思緒”是每秒換十個窗
口,“專心”時是三十分鐘(或三個月XD)窗口不會改變。

因此學者要能知道我有無專心?很簡單,用消失的時間作判斷,例如我們打坐才開
始觀呼吸,感覺不到五分鐘,哪知一回神已經過了三十分了,這就表示那五分鐘的
時間是專注的。如果“度秒如年”,心煩意亂,那就是錯誤了。

安般把注意力放在呼吸的觀察上容易專心,有一些其它的方法如不淨觀,念佛觀,
或是夕日觀等等方法雖也可以守心專心,但由於它們有具象,例如不淨物,白骨像,
佛菩薩或夕日圖這些具像在觀的過程會有扭曲的情形,反而會引起後遺症,也就是
所謂的入魔情況,需要特加注意。

同學們能不用數息法而開始安般法時,一開始先讓身體保持能坐三十分不累的姿勢,
坐具要舒服到不會累但也不會睡著,上身坐直比較不累,背後要有靠,但不直接靠
著,它只用於防止萬一身子向後倒時不受傷。坐時可盤腿(坐在席上)或是垂腳
(高椅時兩足心貼地)或交腳(高椅坐兩腳踝相交)都可,只要能不麻不累即可。
足心要保持溫暖,所以一般要用毯子蓋好足部,高椅坐的人則足下要用地毯,上腿
部再用毯子蓋著。肚子別吃太飽,一早洗臉後或飯後一小時,才打坐。現代的環境
較吵,在都市最好的打坐時間是早上四點到六點。如果有很好不受干擾的安靜環境
的話,那自然是可以隨意。

世尊當時最好的打坐時間是初夜(太陽下山到九或十點左右)和後夜(清晨四點到
六或七點),中午則比較屬於“休息式”的打坐,較少作精進的觀法。

不管同學們是早上或晚上安般,現在我們開始來觀呼吸了,收心後,先安那(吸),
後安波那(般那,吐氣),吸氣由鼻,吐氣由口,因此我們要把上下牙齒相合,舌
往上頂著上顎牙根,嘴唇稍稍留個縫,吐氣時就讓空氣由牙縫間出去。眼皮輕閉或
者微微可看到鼻子(自然的瞄著,別硬弄成逗雞眼)。

兩手的位置是右手背貼著左手心(或反之也可)放在肚臍下方自然擱著即可,盤坐
的人手肘會自然擱在大腿上,椅坐的則是兩手心平放在膝蓋和大腿交接處。坐時兩
肩放鬆,背自然打直,這樣就成了很莊嚴好看而且耐久的坐姿了。

吸氣時持續的穩定地將胸腔(肺部和上腹部)吸灌充滿空氣後停住,這時會感到腹
部脹大,大約一二秒後慢慢由口將空氣吐出,吐氣時也是一樣,要吐到完全沒氣了
才重新吸氣。這樣的呼吸外表看不出我們在呼吸,之所以不採用大動作呼吸(例如
張口吐氣)的原因就是要保持“寂靜”的狀態,這較有助於入定。

一開始的注意力會注意到氣的長短,這是初級安般,等到練習過一陣子後,會自動
的把“窗口”切到氣的溫度,在體內的走向,或色澤之類的重點,此時眼耳鼻舌身意
六根會變得更敏銳,功能變強了,其變化因人而異,有的眼根變強,有的耳根變強,
或是鼻,或是舌或是身,或是意根變強。這就是我們之前討論過的有的同學打坐後反
而六根的欲念變強而不是馬上像經上說的會無欲。

對於想要變聰明的用腦人(學生或老闆)來說,安般法會增加意根,立即聰明加分,
美咩們想要變美的話,身根變強,體型會修正得美美的,反正妙用無窮,所以經上
說打坐有成的行者會給人莊嚴而殊妙的感覺。

如果把人體看成基本元素的組合的話,那麼人體整個是由“地水火風”四大元素所組
成的,安般的觀法就是屬於風大的觀法,因為呼吸是風,四大無論是哪一種觀法都
會使五陰六根的功能變強,這種根功能變強過程是自然的,必需要克服,例如有的
人安般一段時日後,對聲音很敏感,而感到無法忍受,像之前提到的須菩提就是一
例,這類的無法忍受是一種病象,需要對治。由於各人的體質關係,無論哪一種觀
法都可能會有病象產生,安般法也不例外。

經上記載有一次幾位老老老師兄們在作安般法時發狂了,經上形容他們“像醉象一
樣不受控制”,阿難不得已只好把那些師兄們關到房間裡以免他們受傷,有別人跑到
舍利弗那裡求助,“爾時舍利弗即從坐起。牽阿難手往詣佛所。繞佛三匝為佛作禮
長跪合掌白佛言。世尊。唯願天尊慈悲一切為未來世諸阿練若比丘。因五種事發狂
者。一者因亂聲。二者因惡名。三者因利養。四者因外風。五者因內風。此五種病。
當云何治。唯願天尊。為我解說。”。

“內風”的病即是安般法所引起的,師兄們發狂這代誌看起來大條了,但世尊一點都
不緊張,經上說“爾時世尊。即便微笑。有五色光。從佛口出。繞佛七匝。還從頂
入。告舍利弗。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雜阿含裡記載又有一次有一個普通行者(士夫)在蓮花池邊打坐“思惟世間思惟。
當思惟時。見四種軍。象軍.馬軍.車軍.步軍。無量無數。皆悉入於一藕孔中。
見已。作是念。我狂失性。世間所無。而今見之。”,他告訴其它人這件事,別人
也認為他發狂了,但是世尊也是笑笑,“佛告比丘。然彼士夫非狂失性。所見真實。
所以者何。爾時。去拘絺羅池(蓮花池)不遠。有諸天阿修羅興四種軍。戰於空中。
時。諸天得勝。阿修羅軍敗。退入彼池一藕孔中。”。

所以到底是真的發狂呢,還是修法使得六根能力增進呢,這需要進一步的鑑定,世
尊告訴我們因安般法發狂的原因是“於阿那般那。因外惡聲。觸內心根。四百四脈。
持心急故一時動亂。風力強故最初發狂。心脈動轉五風入咽。先作惡口。”(大正
藏15冊620經)

“持心急故”就是行者急著要完成安般法,因為外來的“惡聲”(例如噪音或任何心
裡不想聽的聲音)在安般法加強了六根後會使得惡聲變得難以忍受,它的現象先是
捉狂(由難以忍受到真正發狂),而後開始“惡口”,對人事物不滿,脾氣變得不好,
EQ變得較差,常覺得受干擾,或身體變差。

世尊說當行者有安般法引起的“風大”病時,有二種原因,一個是上面說的“外來惡
聲”引起,另一個是“自身內聲”,通常是外聲病先來,再引發內聲病,內聲病的現
象之一就是聽見體內氣流入肺的風聲有如颱風巨響,令人難以忍受,從而影響個性,
所以治病時先把外聲病治好,再治內聲病。

如果同學們發覺自己的聽覺增進了,但環境的噪音令人難以忍受時,世尊教我們第
一急救法門就是“應當教是行者。服食酥蜜及阿梨勒。”,酥是牛奶濃縮的練乳,甜
味高,蜜也是相同的高甜味甜食,阿梨勒也叫菴摩勒果,世尊當時是用來供養病人
或上座的甜水果,我們可以用甜度高的水果或者是巧克力替代,當然以取用方便而
言,蜜是最好的治“風狂病”的好食物,有營養又較少後遺症。

在醫學上來看,甜味可以使我們的大腦產生“腦內啡”,具有安定精神,使人感覺愉
快的作用,因而能化解情緒上的不快。這是急救時的內服藥法,那外用藥法是什呢?
咱們先喝杯蜜茶再來繼續。
(未完)
--
~~~~~~~~~~~~
半生無一得,三世有所失。
古聖唯一道,人心知不知。
~~~~~~白非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釋心齋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