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 abstsai (白非白) 看板: BudaXfile
標題: 【護身佛法-6】《驅魔探長》
時間: Fri Sep 21 10:13:27 2007

【護身佛法-6】《驅魔探長》

  “布施百千萬億那由他恒河沙數無量餓鬼”需要多大
的開銷?阿難一面發抖(「身體戰慄而白佛言」)一面請
問世尊:《焰口軌儀經》(T21n1318_p0469)
┬┬┬┬┬┬┬┬┬┬┬┬┬┬┬┬┬┬┬┬┬┬┬┬┬
(阿難)白言:「世尊云何能辦無量飲食充足。」
佛告阿難:「汝今勿怖。我念過去無量劫中曾作婆羅門時。
於觀世音菩薩摩訶薩邊。受得陀羅尼名曰『無量威德自在
光明如來陀羅尼法。』
佛告阿難:「汝若善能作此陀羅尼法加持七遍。能令一食
變成種種甘露飲食。即能充足百千俱胝那由他恒河沙數一
切餓鬼..(中略)。
佛告阿難汝今受持此陀羅尼法。令汝福德壽命增長。
┴┴┴┴┴┴┴┴┴┴┴┴┴┴┴┴┴┴┴┴┴┴┴┴┴

  世尊教給阿難的大布施法居然是世尊在過去世時觀音
菩薩所教的法門。

  “無量威德自在”就是觀自在,“光明如來”即是般
若解脫光明,要救助餓鬼使之解脫那就是超度的觀念。觀
音菩薩的超度法門就是我們在前文裡提過的大悲咒的第一
句:“歸依能放送超強扭力的般若光聖眾”,般若光能摧
一切黑暗,能把惡道眾生度到彼岸,所以是“超強扭力”
的光。

  焰口軌儀由於是世尊要阿難作的正式的有排場的布施,
它的整個過程相當莊嚴也很複雜,但是道理很簡單,全在
“大悲”和“放光”而已,有大悲才能放光,大悲即是放
光般若,若能掌握這個要領那麼任何人都能作大供養給鬼
道眾生,甚至超度它們。

  或許有同學會有疑問:“為何大悲是放光般若?我有
能力超度別人嗎?”首先,因為般若代表智慧,“一切顛
狂病”都是失去智慧所造成,般若法門是治一切無智或失
智的不二法,世尊比喻世間無智人是不見光明的人,給他
光明就能有智,因為他一旦能看清很多事自然就不顛狂也
不會驚恐,那就是世尊說的“定力夠”。

  行者不會去想超度的問題,而只是作供養,作供養有
什麼功德呢:《焰口軌儀經》(T21n1318_p0472)
┬┬┬┬┬┬┬┬┬┬┬┬┬┬┬┬┬┬┬┬┬┬┬┬┬
佛告阿難,若當來世。苾芻(比丘)苾芻尼、烏波索迦
(居士)、烏波斯迦(居士女)。每於晨朝或於齋時及一
切時。常以此法及諸真言、七如來名。

加持飲食施諸餓鬼等修行行者當於齋時及一切時。為諸餓
鬼及餘鬼神出於飲食盛淨器內。候於人定加持。布施無量
餓鬼及餘鬼神,便能具足無量福德。

則同供養百千俱胝如來功德等無差別。壽命延長增益色力
善根具足。一切非人夜叉羅剎。諸惡鬼神不敢侵害。
又能成就無量威德。
┴┴┴┴┴┴┴┴┴┴┴┴┴┴┴┴┴┴┴┴┴┴┴┴┴

  經上說的是焰口軌儀,四眾行者當然不可能天天作無
量大供養布施,現在大都在晚課時供水替代,不開地獄,
而是隨緣供養當時的有緣眾生,這種供養日日大悲用心,
也能成就無量威德光門如來法門。

  光明如來就是光般若,也就是般若光,世尊在《寶篋
經》裡告訴須菩提:(T14n0462_p0467)
┬┬┬┬┬┬┬┬┬┬┬┬┬┬┬┬┬┬┬┬┬┬┬┬┬
佛告須菩提:如是須菩提,般若光照一切結使悉同一色。
謂佛法色。是故須菩提。佛法結使以般若慧觀等無差別。
┴┴┴┴┴┴┴┴┴┴┴┴┴┴┴┴┴┴┴┴┴┴┴┴┴

  般若光就是佛法色,行者若是能有般若光成就時,世
尊說:《寶雨經》(T16n0660_p0306)
┬┬┬┬┬┬┬┬┬┬┬┬┬┬┬┬┬┬┬┬┬┬┬┬┬
菩薩如是若得般若光明成就。能令見者眼根清淨。能令聞
者耳根清淨。能令觸時及供養者身根清淨。能令稱揚讚歎
功德思惟之者意根清淨..。
┴┴┴┴┴┴┴┴┴┴┴┴┴┴┴┴┴┴┴┴┴┴┴┴┴

  咦?這眼耳意等根清淨,好像很面熟?是的,當有人
唸到:“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同學們一
定會自動接著“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沒錯,
《心經》就是大悲和放光的濃縮再濃縮的醍醐灌頂法門。
五蘊清淨的功德不可思議,因為那是成就了般若光明。

  《心經》的照見,指的就是光明,度一切苦厄不只是
度自身的苦厄,而是及於眾生,為何能度眾生?因為眾生
能被般若光照到,也能見到般若光,世尊接著解釋:
(T16n0660_p0306)
┬┬┬┬┬┬┬┬┬┬┬┬┬┬┬┬┬┬┬┬┬┬┬┬┬
云何菩薩為他攝取。善男子。譬如蓮花開敷之時。能令一
切人及非人之所攝取。
菩薩如是所生之處。為一切佛及諸菩薩釋梵護世之所攝取。
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如蓮花..。
┴┴┴┴┴┴┴┴┴┴┴┴┴┴┴┴┴┴┴┴┴┴┴┴┴

  蓮花開時人和非人都能同見,般若光也是一樣,當行
者學佛一陣子後,少不了東聽西看,在道場裡和同修談天
時,總會遇到有別的同修同學被非人所持的事件,這時同
學就要互相幫助,為同學祈請菩薩放般若光救助,以便使
「一切非人夜叉羅剎。諸惡鬼神不敢侵害。」

  世尊讚嘆般若的不可思議,鼓勵四眾要修習般若,在
《放光般若經》中世尊讚嘆般若法門的不思議處:
(T08n0221_p0043)
┬┬┬┬┬┬┬┬┬┬┬┬┬┬┬┬┬┬┬┬┬┬┬┬┬
時佛於四輩弟子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諸
菩薩摩訶薩。諸四天王上至阿迦膩吒諸天等。見諸眾已定
。佛告釋提桓因(帝釋天帝名):

拘翼(帝釋天帝別名)。若有菩薩摩訶薩,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及諸天、天女。受持般若波羅蜜者,諷
誦讀者。復布現與人使諷誦習念。不離“薩云若”(一切
智,即般若、空)意者。魔及魔天子不能得其便。

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住五陰空無相、無願行故。
無有能得空無相、無願便者。乃至薩云若空行。亦無能得
薩云若空便者。不見是事可得便者。

拘翼。是善男子、善女人,非人不能得其便。何以故。是
善男子、善女人,有大慈大悲。以四等心加眾生故。
┴┴┴┴┴┴┴┴┴┴┴┴┴┴┴┴┴┴┴┴┴┴┴┴┴

  第二段就是說“凡是自己修持或者提倡提供別人修習
般若法門的四眾男女及諸天,魔王和魔天子不能加害”,
魔王是欲界最高天-阿迦膩吒天的天主,在他以下的諸天
和人間都是魔天眾可以惡搞的。

  為何魔天無法惡搞修習般若法門的人?第三段說因為
般若法門是空無相、無願的,是在五陰所不能及之處,魔
天無從下手。

  有一次世尊為弟子說法,魔王波旬現身對世尊說“無
論你教你的弟子們跑到哪,我都能找到”,世尊回答:
“波旬先生,我會教我的弟子在你無法到達的地方等你的”
,波旬當場頭上烏鴉飛過,自討沒趣就走了。(《中阿含》
(T01n0026_p0549)

  般若是空無相,讀過《阿含經》的同學就會“咦?空
無相的法門不就是阿含的主旨嗎?”沒錯,修習般若法門
就是修習空的法門。“布現與人使諷誦習念”就是為人講
解並提供場所給人習念般若法門。

  由於空無相所以魔天無法對行者下手,由於無願、無
所求,所以非人無法對行者作怪。

  帝釋天王於是讚嘆說:(T08n0221_p0052)
┬┬┬┬┬┬┬┬┬┬┬┬┬┬┬┬┬┬┬┬┬┬┬┬┬
世尊。般若波羅蜜所止處。當知是處已為有佛。
譬如世間無價摩尼之寶所在著處。人非人不能得其便。
若男子、女人為非人所持,持摩尼寶往。
非人見摩尼寶者。不堪其威即自然去。
┴┴┴┴┴┴┴┴┴┴┴┴┴┴┴┴┴┴┴┴┴┴┴┴┴

  帝釋讚嘆道“般若波羅蜜所在的地方就像是有摩尼寶
一樣”,摩尼寶是會放大光明的,就算是放到箱子裡也會
透出光線(顯然比放射線更強),難怪“非人見摩尼寶者
。不堪其威即自然去”:(T08n0221_p0052)

┬┬┬┬┬┬┬┬┬┬┬┬┬┬┬┬┬┬┬┬┬┬┬┬┬
(帝釋說)我所說寶者。若著函(金或石作的箱子)中,
若著篋(木箱)中。其光明徹出去。(能透出箱外的光)
正使舉珠去,其處續明如故。(光能殘留原處)
若有書持受學般若波羅蜜者。其處則無眾患之難。其處所
尊譬如摩尼珠之處。當知般若波羅蜜如摩尼珠。
┴┴┴┴┴┴┴┴┴┴┴┴┴┴┴┴┴┴┴┴┴┴┴┴┴

  這麼利害的東東,難怪連電影「倩女幽魂」裡的道人
燕赤霞道長在和樹姥姥大戰時,一面跳還要一面不斷地喊
著“般耶波羅密”。^_^

  由於般若法門(經)有如摩尼寶珠,所以唐代的時候
有人將“般若波羅密”的經名、經句或佛菩薩(主要以觀
音、地藏或文殊像為主)刻在石頭上,稱為“摩尼石”,
用來避邪,走過山間惡地時將摩尼石放在路旁,由於放的
人多了自然成了石頭堆,這些堆在路旁或山谷的石堆就叫
作“摩尼堆”(嘛呢堆)。

  我們常持的六字大明咒“嗡,嘛呢(摩尼),唄咪,
吽”就是命令摩尼啟動放射無量光明的真言。

  地藏菩薩也有摩尼珠,他的造形就是右手持杖,左手
捧著摩尼珠,由於要有放光的作用,彫刻時就刻成珠的上
面有火,代表般若光明法門。

  摩尼放光有二個作用,一是當作供養布施,一個就是
如經上說的「非人見摩尼寶者。不堪其威即自然去」就是
作為驅惡鬼的功用。要能用咒語啟動摩尼光當個“驅魔探
長”,當然不是阿貓阿狗者流能作的。

  同學們若想知道自己有沒有能力或資格當個驅魔探長
請鬼神走路,有幾件事情可以作為資格檢定通過否的參考
指標。

  真言行者入佛門後,日夜拜懺,宿業漸滅的現象就是
惡夢、雜夢日漸減少,吉祥夢漸多,吉祥夢就是資格檢定
的看板,當行者進到“不退轉”那一級時,就具有真正的
驅避魔天、趕走惡鬼的能力了。

  「啊?(第二聲)要到不退轉菩薩才能驅鬼嗎?」同
學們且慢昏倒,答案當然不是。請聽好,是「進到不退轉
」並非“已是不退轉”,新生進了大學可還沒畢業呢。

  換句話說要先“入流”,通常入佛門的同學一面拜懺
、一面禪、觀,由菜鳥級的“新發意”級如果精進再精進,
自然會漸漸就進到“不退轉”級了。

  真言門行者修行目的為何?《大毘盧遮那經》(大日
經)裡金剛手菩薩就直接問佛:「世尊,如是(般若)智
慧。以何為因。云何為根。云何究竟」世尊回答他:「菩
提心為因。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

  隨後世尊解釋道:「心、虛空界、菩提,三種無二。
此等悲為根本。方便波羅蜜滿足。是故祕密主。我說諸法
如是。」(T18n0848_p0001)

  這裡,悲字也代表了「心、虛空界、菩提」也就是般
若,當同學持誦《大悲咒》時,也就等持了心、虛空界、
菩提三者,世尊稱真言門的行者為「祕密主」,因為“如
實知自心”是大日經入門的第一件修行的功課,外人無從
得知,故名秘密主。

  仔細詳讀體悟後相信同學們會發現“這不就是阿含經
裡打得念頭死的觀心自在嗎?”是的,這個入門功課和般
若系列經典的功課完全相同。

  隨後的課程兩者名相不同,但內容一樣,當行者用種
種善巧方便(禪、觀)完成了波羅密,世尊說那就是「方
便波羅蜜滿足」,在此之前的過程同樣要談許多修行諸相
,用那些“現相”作為修行層次的參考。

  “不退轉級”的判斷就是如此,用某一種現象判定行
者是否入了不退轉級了,《大日經》如此,《般若經》也
一樣。

--
~~~~~~~~~~~~
半生無一得,三世有所失。
古聖唯一道,人心知不知。
~~~~~~白非白~~~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釋心齋主 的頭像
    釋心齋主

    釋心齋主的部落格

    釋心齋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