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信人: abstsai@ms1.hinet.net (Post Gateway), 信區: BudaHelp
標 題: << 都是阿難惹的禍 >> (3)
發信站: 由 獅子吼站 收信 (Thu Sep 26 07:15:26 1996)
【都是阿難惹的禍】 (3)
八不越法的第四法是:「式叉摩那學二歲戒已,應在二部僧中受具足戒」
式叉摩那意譯是「學法女」,本來照比丘的出家法,剛學佛法的人叫沙彌,年
紀七歲到十三歲的叫小沙彌,又叫 "驅鳥沙彌" ,十四歲至二十歲的稱作 "應
法沙彌" 是學佛法最好的時機,二十至七十歲的叫作 "名字沙彌" 。七十以上
就不能接受出家了。
沙彌經和尚認可後受具足戒便成比丘,這才正式出了家。那沙彌尼也可以
比照這樣來辦理,可是世尊不這樣作,在沙彌尼要受具足戒之前設二年的觀察
期叫作「式叉摩那」也就是學法女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要先接受六戒的考驗,
等二年後殺盜淫妄酒和 "非時食" ( 不吃零食 )都不犯才准她由比丘或比丘尼
眾中受具足戒,這才成為正式的比丘尼。
第五法:「比丘尼不得罵比丘,不得於白衣家說比丘破戒、破威儀、破見」
第六法:「比丘尼不應舉比丘罪,而比丘得呵比丘尼」
第七法:「比丘尼犯粗惡罪,應在二部僧中半月行摩那埵,半月行摩那埵
已,應各二十僧中求出罪。」,什麼是摩那埵?就是懺悔受罰以除罪,自己悔
過之後還要向由二部眾各組二十人的公聽會請求解除所犯罪過。
第八法:「比丘尼雖受戒百歲,故應禮拜起迎新受戒比丘」,這一條看來
不合常理的律條讓瞿曇彌很不能接受,於是她請求阿難代向世尊說項,希望比
丘尼也照比丘一樣的以受戒年限資歷來行禮。
阿難也認為有理,又回頭向世尊說情,世尊這才說道:「若我讓比丘尼依
年資來禮比丘,『無有是處』」,意思就是說沒有這個道理,因為女人先天有
五個障礙,就是她們無法成為佛、帝釋天王、魔天王、梵天王和轉輪聖王,若
是不讓她們出家,則正法可以維持千年,今天讓他們出家那正法只能維持五百
年而已」
世尊再告訴阿難,若女人不出家,則世尊涅槃之後,優婆塞和優婆斯們對
比丘都會高興而恭敬的供養、出門看到比丘也都會很高興的請比丘到家裡坐坐,
比丘能令他們居家心安,在路上看到比丘都會很高興的拿出頭巾或手巾替比丘
去除沙塵,今天讓瞿曇彌她們出家,這種比丘和居士們之間的和睦情誼已經消
失殆盡。經上寫著「今聽出家,此事殆盡」。
原因不必明說,阿難是何等人物,多聞第一的名號不是浪得虛名的,世尊
沉痛的一句「此事殆盡」,瞿曇彌的抗爭第八條,使得阿難大夢初醒,因為事
情的嚴重性已經擺明了,不由得他「悲恨流淚」,白佛言:「世尊,我先不聞
不知此法,求聽女人出家受具足戒。若我先知,豈當三請」,世尊安慰阿難,
不必再啼泣了,是因為「魔蔽汝心,是故爾耳」。
為何居士眾和比丘眾間的和睦情誼會因而交惡? 諸位大人,世尊所預言的
事情眼前正好得証,多少居士、居士女眾便因此而不信三寶。嗚呼,原來女子
出家原是不許,若執意要行,也要「二歲戒」滿才能為之,經上寫得明明白白,
而有些污道沙門卻明目張膽的故意違犯。佛法之式微其乃定數乎。
說到此處,茶店內眾人也不免哀聲嘆氣起來,那頭有人問道:「那後來姨
媽接受了沒有、佛陀有沒有讓步? 」,世尊沒有讓步,再對阿難說,今天讓她
們出家受具足戒,「當應隨順我之所制,不得有違,我所不制不得妄制」,阿
難出門告訴瞿曇彌,她接受了。世尊要她們到比丘眾中受具足戒。
受了戒之後的瞿曇彌叫作「波闍波提比丘尼」,有的經上用譯意的名字,
稱為「大愛道」「大勝生主」或「大生主」。五百女人因為跟從波闍波提也已
經有三年了,所以也都受了具足戒。
五百比丘尼雖出身都是貴族,然而一開始就狀況百出,有比丘尼收弟子(女
徒弟也是叫弟子) 為了多多益善,大開方便之門,結果不授二歲戒就直接授給
大戒,也就是具足戒,結果有人告到世尊處,世尊只得重申:凡是不授弟子二
歲戒的老師,犯了突吉羅罪。什麼是突吉羅,就是惡身和惡口兩大戒罪。
其他犯戒之事不勝枚舉,有的作買賣、有的開飯館,有的愛畫眼線、有的
愛穿美服,有的打情罵俏、有的生了小孩,甚至還有開色情行業的..總之,原
本比丘中就有一些頑劣份子不堪調教的,現在再有這些心性不定的比丘尼一起
來攪和,諸位大爺,其熱鬧景觀自是令人嘆為觀止。這件事在《五分律》上一
一都有記載。後世有曰禪家恐其影響觀瞻、動搖佛本,故而禁止非授弟子並白
衣讀閱律藏云云。
夕陽西下,茶館人去樓空,反覆思索近日佛法之難,心頭突生一念,莫非
當年五百女尼皆共輪迴此土,佛制不聽之習性未去,故而授戒之急一如是日?
想起當年佛滅之後老迦葉向阿難算總帳,這一件事也是其中之一,不禁仰天嘆
道:「阿難啊阿難,何苦雞婆來哉?」
---- (3/3) ----